據湘喜的研究,TOC(Total Organic Carbon)又稱總有機碳,大家都知道,有機物是水中污染物的重要組份,總有機碳是指水中溶解性和懸浮性各種有機污染物含碳的總量,它是快速衡量純水水質的一個關鍵指標。 TOC檢測方法很多,在不同的應用領域,由于被測水樣中有機物含量的差別,會采用不同的檢測方法。
主要常見的有:
1、濕法氧化(過硫酸鹽)- 非色散紅外探測(NDIR):該方法是在氧化之前經磷酸處理待測樣品,去除無機碳,而后測量TOC濃度。現代的TOC連續分析儀中,絕大部分都是濕法氧化。此法通常用于水樣中可溶性有機碳的測定,對于復雜水樣氧化不充分,所以不適用TOC含量高的水樣品,但對于常規水樣如地表水是可以的。這種方法操作復雜,需樣品前處理;而且會造成揮發性有機碳的損失;運行成本較高。
2、高溫催化燃燒氧化-非色散紅外探測(NDIR):就是樣品在催化劑的作用下高溫燃燒,產生CO2。適用于污染較重的江河,海水以及工業廢水等水體。這種方法的缺點在于:氧化溫度難以控制;氧化不完全;由于加熱爐污染物堆積以及紅外試驗臺污染,需要每隔 2-3 天進行一次校正。
3、紫外氧化 - 非色散紅外探測(NDIR):采用紫外光(185nm)進行照射的原理,在樣品進入紫外反應器之前去除無機碳,得到精確結果。該法對于顆粒度有機物,蛋白質等高TOC含量是不適用的。
4、紫外(UV)-濕法(過硫酸鹽)氧化- 非色散紅外探測(NDIR):是紫外氧化與濕法氧化兩者協同作用的一種方法,氧化降解效果優于其中任何一種方法,可測量污染較重的水樣。適用性廣,可測范圍廣泛,普及度高,技術成熟。
5. 電阻法:近年來開始應用。其原理是在溫度補償前提下,測量樣品在紫外線氧化前后電阻率的差值來實現的。該方法對水樣的來源要求比較嚴格,只能用于相對潔凈度高的工業用水和純水,應用方向單一。
6、紫外吸收光譜法:該方法最早的使用可追溯到1972年,其原理主要是依靠254nm處紫外吸光度值(A)與水中TOC之間的線性關系。具有快速,不接觸測量,重復性好,維護量少等優點,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其應用得到飛速發展。
7、電導法:該方法涉及的主要器件是電導池,由參比電極,測量電極,氣液分離器,離子交換樹脂,反應盤管,NaOH電導液等組成。優點:價格低,易普及,缺點是穩定性差。
8、臭氧氧化法:利用臭氧的強氧化性,采用臭氧氧化作為TOC的檢測技術,反應速度快,無二次污染。此方法應用前景可觀。 9. 超聲空化聲致發光法 這一獨特的方法具有無二次污染,無需添加試劑,設備簡單等優點。
以上方法的基本原理都是:先把水中不同形式的有機碳通過氧化轉化為易定量測定的二氧化碳,消除干擾因素后由二氧化碳檢測器測定,利用CO2與TOC之間碳含量的對應關系,再由數據處理把二氧化碳含量轉換成水中有機物的濃度。經過不斷的研究實驗,TOC檢測方法從傳統的復雜技術漸漸變成便捷準確。
廣州湘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華南農大的科學技術支持為依托,凝聚了多位生物學畢業的碩士、博士作為科技骨干,是一家專業從事生物實驗儀器、試劑、耗材銷售的高科技企業,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純水TOC檢測方法,可撥打咨詢熱線:020-2987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