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8日,中國科學院公布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當選院士名單,華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耀光研究員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目前華南農大已累計培養了12名院士。
劉耀光,植物遺傳學家,研究員。1954年3月生于廣東省韶關市。1981年畢業于華南農業大學(原華南農學院),1988年獲日本香川大學碩士學位,1991年獲日本京都大學博士學位。現任亞熱帶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華南農業大學生物學一級學科帶頭人。
主要從事植物育性發育的分子遺傳和基因工程研究。在水稻細胞質雄性不育與恢復性、雜種不育與親和性、光溫敏不育性等遺傳系統的基因克隆和分子作用機理方面取得了系統性、創新性研究成果。發現植物細胞質雄性不育與育性恢復都是由線粒體基因與細胞核基因互作所控制,闡明了線粒體不育基因的起源進化和分子作用機制;揭示了復合座位多基因互作控制植物雜種不育性與親和性的遺傳機理,并創建了雜種親和的新技術;開發了多項新生物技術。這些成果為作物雜交育種提供了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撐。
1997年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2002年受聘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04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2年入選廣東省“南粵百杰”,2014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201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耀光曾經在一次采訪中談到,做科研沒什么秘訣,“我就是愛好自己的事業。”
“做科學研究興趣愛好很重要,因為愛它,不管遇到什么困難,也不管別人怎么評價。”
劉耀光說:“一個人熱愛某項事業并堅持做下去,就一定能夠成功。”
盧永根院士是劉耀光農業科學研究的啟蒙老師,也是科研工作的引路人,他曾經評價劉耀光是一個追求科學、淡泊名利的人。他沉得住氣,不驕不躁,他發表的文章,篇篇都是精品。
梅曼彤教授是劉耀光的老同事。她說:“劉耀光身上有一種科學家特有的品質,謙虛好學,誨人不倦。做我們這行的都離不開實驗室,都十分珍惜實驗設備和材料,但劉耀光的實驗室是開放的,對學生開放、對校內同行開放,也對外地來學習進修的人員開放。”北京、上海、南京、武漢等地的一些人慕名而來,劉耀光都毫不保留地傳授技術,提供條件,有時還手把手地教,直到學習者滿意為止。
學生們談到劉耀光,說他是一位兢兢業業的老師、一個對別人關懷備至的師長。劉耀光對自己要求很嚴,對學生要求也很嚴,一位學生說:“劉老師對我們學生太熟悉了,幾乎我們每一個學生實驗做到哪一步,數據準不準,還缺少什么,老師比我們自己還清楚。你說我們能馬虎么?”劉耀光的研究生許多來自農村,家庭條件不好,劉耀光總是慷慨解囊,有一位學生碩士畢業找工作與用人單位訂了合同,后來又考取了博士生,如果不去單位報到,需交一筆罰金,這位學生很為難,劉耀光知道后替他交了錢,使她圓了博士夢。
劉耀光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自己動手做實驗。劉耀光說,實驗室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它給我靈感,豐富我的世界。同事們說,劉耀光除了外出講學、開會,每天都會來到實驗室,并且最后一個離開,就是逢年過節也不例外。許多人都不解地問他,現在像你這樣的人,還每天呆在實驗室自己動手的已經不多了,不少的人只是做“老板”,在外面跑跑課題,搞點項目,回來交給學生、助手去做。劉耀光說,人與人不一樣,我就喜歡自己動手,我一站在實驗臺旁,就特別興奮,思路馬上敏捷起來。現在世界變化太快,新技術、新材料、新方法層出不窮,只有自己動手才能真實感受到這種變化。
劉老師實驗室有特別多的杭州米歐的儀器設備,并且他本人也非常看好米歐的儀器設備,覺得一個國產品牌的設備能做出進口設備的品質,價格是進口設備的三分之一,非常難得。他鼓勵米歐儀器能越做越強,早日做成國際品牌。劉老師實驗室對我公司代理的福建九圃的步入式培養室也非常認可,我公司給劉老師實驗室供貨的二套步入式培養室已經完成成了基礎設施工程,現在進入了二期工程,也就是設備進場,開始安裝調試階段,預計12月10日之前可以完工。我們借著這個喜慶的一刻,一并慶祝一下!!